立足发挥区域特色优势、助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,即墨区正谱写海洋特色产业新的篇章★★★。未来,将聚焦深海进入、深海探测、深海开发等关键环节,发挥科研优势加快前沿技术研发突破,推动深海装备与技术成果落地转化,努力打造海洋领域未来产业发展新高地。
——在技术端,深刻把握★★★“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★”重要论断,支持企业开展绿色低碳创新★★,技改投资增速保持在10%以上,即发集团与东华大学、青岛大学等合作深耕无水染色技术,建成全国首条无水染色生产线万吨★。
——在生产端,深入贯彻省制造业数字化提标行动、“工赋青岛”等部署,引导传统企业拥抱智能制造★★★,涌现出酷特智能★★★、瑞华等一批数智化转型标杆企业,建成100多个数字化车间、智能工厂等市级工业赋能示范项目,企业生产效率普遍提升20%以上。
深海开发是未来产业发展的热点领域之一★★★。在即墨区,海洋科研已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★★★。这里拥有国家唯一海洋领域重点实验室崂山实验室,设有“蛟龙号”母港国家深海基地等“国字号”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50余家、大洋钻探船北部码头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10余个。
放眼即墨,纺织服装、汽车等六大产业生态圈正如火如荼地加速构建,宛如一颗颗新质生产力的璀璨明珠,串联成网★★,共同编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宏伟蓝图★★。
即发智能纺纱工厂是即墨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。传统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石,转型升级势在必行★★。即墨顺应产业转型升级趋势,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上持续发力★★,加快技术创新★、业态创新、管理创新,着力推动传统产业★“老树发新枝”。
抢抓★★★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历史机遇★,即墨区重点围绕风电、光伏★★、氢能★、储能4大领域,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,一座新能源城市快速崛起★,目前已引进建设中电建海上光伏、海尔纳晖新能源等龙头项目,宇霆光电钙钛矿电池技术正加快产业化布局,实现前端有研发、中端有产能、后端有应用的链式发展新格局。
2024年12月27日★★,鳌山湾畔,随着第一榀钢平成组装★★,标志着我国首个“渔业融合发展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★★”、目前开放海域最大渔光互补示范类项目——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海上部分开工建设★★★。项目总投资102亿元,规划建设115万千瓦桩基式光伏发电项目,建成后,预计年均可提供约19★★.2亿度发电量★★、年均产值约7.2亿元,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0万吨。
站在新年的起点,回首2024,奋进的即墨如同一幅生动画卷徐徐铺展:紧张忙碌的服装生产车间内★★,数字驱动的机器奏响了产业革新的乐章,传统纺织业正经历着数字化的华丽转身;充满希望的海洋科研实验室中,智慧的火花点燃了创新发展的引擎,海洋科研成果如繁星般璀璨夺目★★;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厂里,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,一辆辆“即墨造”从流水线驶向全国……
走进青岛即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纺纱工厂★,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而有序的现代化生产景象。与传统纺织车间不同,这里机器轰鸣却难觅工人身影,全流程采用智能化纺纱成套设备,生产中应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5G等信息技术★★,主要生产高端、差别化★★★、多功能纤维材料纱线,填补了青岛市新型纤维纱线生产空白。
走进青岛汽车产业新城,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,一辆辆崭新的汽车从生产线上缓缓驶出。这里★,平均不到2分钟就有一辆卡车下线平方公里的汽车及零部件功能区起步,到建起93平方公里的青岛汽车产业新城,即墨完成了一次汽车产业传奇般的蝶变。
汽车产业已跃升为青岛市第一大工业产业,也是即墨区首位支柱产业。即墨区拥有各类汽车零部件企业400余家★,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。2024年整车产量突破45万辆、增长15%,新能源汽车占比提升21个百分点。奇瑞星途瑶光混动★、风云T9混动、瑞虎8L产销两旺,KD车间投入使用,产值突破180亿元,零部件核心配套企业增到16家;一汽解放微卡项目落地建设★,为汽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。
在高水平科研平台的驱动下,一系列科技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★:崂山实验室国内首发千亿级参数“瀚海星云”大模型;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青岛基地正式落地,国家深海基因库★★、标本样品馆、大数据中心“三大平台”加速推进;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开工建设,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技科研基地全面竣工★;深海影像探测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★;★★“国信2-1”号养殖工船顺利出坞;省海洋物联网成果转化联合体云端服务平台正式发布★★★;森科特国内首创网衣清洗机器人……
——在市场端★★★,深耕私域电商等新赛道★★,推动产业互联网融合创新★,蚁家人产业共同体整合产品研发、超级供应链、消费互联网,配套高标准品控体系★★,构建起上下游高效协同的内循环商业生态,累计赋能市场主体超过10万家、日发单量超过30万单。
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科技、重大创新而形成的前瞻性产业★,代表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趋势。即墨区通过搭建平台、打造国家战略力量提升基础研究能力★★★,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升技术创新能力,打造基础研究——技术创新—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全链条活动★,创造更多★★“从0到1★★”的原创性成果★★★,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注入不竭动力★★★。